自闭症也就是孤独症或孤独性障碍,从小就很少与人沟通交流,心理发育障碍,也被称为大脑的广泛性发育障碍。自闭症也称为儿童自闭症,是一类起病于3岁前、与社会交往障碍或沟通障碍、局限性、刻板性、重复性的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,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。

自闭症的病因:
1、遗传
会患上自闭症跟遗传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,如果家里的爸爸、妈妈或者是家族当中的其他人患有自闭症,有可能将基因遗传给孩子。
2、环境
当孩子长期处在一个较为单调和孤单的环境当中时,就容易导致孩子不会与外界交流。生活当中没有任何人跟他交流和言语刺激,他的大脑不活跃,对外界也不会产生任何兴趣。
3、家庭
有一些受过高等教育学历较高的父母,在教育孩子这方面就容易出现问题,总是会拘束着孩子,做事情刻板,对孩子总是非常冷漠,会导致孩子没有感受过到父母的温暖,以至于变的不愿意与外界沟通。
4、免疫系统异常
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时细胞数量就会减少,对外界的抵抗能力就会下降,容易导致人患上这种疾病。
5、脑器质性损害
当大脑受到伤害的时候容易造成神经系统不敏感,有可能出现自闭症

31岁妈妈与10岁自闭儿子
当这些苦难,向同一个人砸来,而她只是一个全职带娃的妈妈,只有高中学历,且脱离社会多年……
十年后,何梅独自一人扛了过来,带着儿子去到他乡,不仅把中重度自闭症的儿子送进了普校,还自考完成了函授大学,考过了教师资格证,还同时帮助包括5个自闭症在内的13个心智障碍孩子,融入普校!
01
“我以为自己死了,但睁开眼,还活着。”
2010年,丈夫的突然病逝,对何梅来说,就像是一直赖以呼吸、生存的大树,突然倒了。
以前,何梅就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,全职在家,带他们被诊断为中重度自闭症的儿子。
而出身寒门、勤奋刻苦的丈夫,零几年时就是深圳一家公司的项目研发主管,每个月1万多的工资。少有的休息时间还会接很多私人项目自己做,不仅帮扶家里兄弟,也为妻儿提供了丰衣足食的生活。
生活中,丈夫也会引导着只有高中学历的何梅学习、进步,让她看书,教她学用电脑……
“如果我不在,你找谁啊?这些东西,只有你自己会了,才是你的。”
他常对何梅说这句话,没想到一语成谶。
丈夫离世时,阳阳只有3岁多,多动暴躁,没有语言,家庭的变故还让他的情绪问题越发严重。
何梅说,“我以为自己死了,但睁开眼,还活着,发现阳阳就在旁边。所以,你不得不活下去。”
02
温饱难以为继
他们送来了第一笔康复费
南宁方舟至爱学校校长张娜依然清晰记得,第一次见到何梅的样子。
“她满脸浮肿,形容憔悴,看上去比同龄人老了十几二十岁。”
张娜回忆,当时,一位热心的志愿者带着何梅找过来,请求让阳阳在他们的机构干预。
志愿者说,这个妈妈太难了,丈夫年纪轻轻刚刚去世,婆家认为她克夫,把她跟仅有4岁多、还患有典型自闭症的儿子阳阳都赶出了家门。
作为一家自闭症康复机构的负责人,张娜很为难,因为机构要求家长全程陪读,而一旦何梅不出去工作,别说没有学费,母子俩马上就会断炊,连活下去都难。
“要管无能为力,不管于心不忍”,张娜没办法,便想到了给何梅筹款,由此,才打听到,何梅的丈夫是广西民族大学的毕业生,病逝前还是一位优秀的软件工程师。
“而且他为人善良,人缘不错,同校的一些师弟师妹在深圳实习时都得过他照顾。”
张娜试着联系了这些人。了解情况后,几个爸爸昔日的大学同窗如约来到学校看望阳阳,而呈现在他们眼前的,是一个不停开门、关门、砸窗、撞墙,又哭又闹的孩子。
见此情景,其中两个女同学当场泪流满面。
从那里离开后,他们给阳阳留下了15000元的康复费。
有了第一笔资金,张娜一鼓作气,又在学校发动所有家长、老师捐款,再加上国外一些志愿者、基金会的赞助,阳阳的干预费用勉强凑齐了。
在这里,阳阳跟妈妈算是重新开始了离开爸爸后的新人生。
但是那时候,作为机构的校长,张娜也绝不敢想象,阳阳有一天会变成如今的模样。

03
离开“安全区”同时带着5个自闭症孩子进普校
最初,为了保证孩子的干预不受影响,何梅给自己立下原则:社会捐助的干预费,只能用于干预,其他用途一分都不能动。
平时的生活费、房租、水电费,自己想办法挣。
在机构陪孩子干预的同时,阳阳妈还兼职卖保险、卖早餐、摆地摊、扫厕所……
而不论做什么,她都得把孩子带在身边。
自然,场面常常会被阳阳弄得一团糟,何梅只得不停赔礼道歉,不停地跟人家说,“不好意思,我有这么一个儿子,他爸爸没有了,只有我一个人带,如果我不出来工作,我们就没饭吃了。”
让何梅感恩的是,无论是同事,还是学校的老师,绝大多数人给予了宽容和支持。
尤其是同一机构里的家长,大家同病相怜,平日里,谁有困难了,就互相搭把手,这让一直孤身奋斗的何梅重新找到了家的感觉,她甚至依赖上了这个让她觉得倍感安全的空间。
在这里,何梅也慢慢实现蜕变,不仅学会干预自家孩子,还协助老师们干预其他孩子,把各种社会救助资源对接给需要帮助的家长,从一个被救助的对象,慢慢变为大家信任、依赖的家长领袖。
可是两年多后,何梅坚定地选择了离开这个改变了她命运的“安全区”,因为,她意识到,孩子不可能一辈子待在机构,她要为儿子寻找普校。
但这是一条注定艰难的道路。
从6岁多到9岁多,差不多三年内,阳阳接连被十来家学校拒绝或劝退。
但是这些拒绝的声音没有打消何梅的决心,“说不清是什么时候变了的,我发现自己,好像没有那么脆弱,没那么容易被打倒了。”
后来,何梅便退而求其次,找到了一家濒临倒闭的民办小学。学校不仅急缺生源,还急缺老师。
他们收了阳阳,和何梅从机构带出来的另外5个学龄段的自闭症孩子,连带着把何梅也录用进学校当老师。何梅的朋友圈里,开始不断更新阳阳和同学们的故事。
阳阳后来就读的小学校长、老师也成了何梅朋友圈的关注者,在这里,他们看到了和想象中完全不同的自闭症孩子:
原来他可以帮妈妈做家务;跟小朋友在一起时,也会玩得很开心;他还会做各种手工艺品……
阳阳的手工艺品很受欢迎升二年级时,阳阳就读的小学被分流,何梅便带着儿子,拿着亲手做的手工艺品,找到了北湖村最大的一家民办小学校长。
这一次,阳阳被接收了,而且在当地第三方公益机构的参与下,拥有普教和特教经历的何梅还得到认可,同时带着另外5个自闭症孩子一起进入了这家普校。
04
两个关键词母子创造奇迹的10年
今年满14岁的阳阳,有一张跟妈妈一样圆润可爱的脸,个头窜得很高,在读5年级。
他和妈妈住在广西南宁的一套出租屋里,租的房子每个月500块,有两间小卧室,还有个小客厅。
房子是城中村里的农民房,但是内里收拾得很温馨、整洁,客厅一侧放了装得满满当当的书柜,一面墙壁上贴满了红彤彤的奖状。
有一些是阳阳的,有一些是妈妈的。
阳阳脾气温和了很多,是孩子堆里的小暖男,他努力上进,可以独立上学、出行,家里的大部分家务都能承包,还很擅长手工,每年五六千的学费,大多都是他卖手工艺品赚来的。